“老虎、老鼠,傻傻分不清楚。”相信這句歌詞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,其實在行測資料分析做題過程中,也存在一些這樣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名詞,接下來中公教育幫你有個更全面地認識。
雖然基期和現期這對名詞不會直接出現在資料分析當中,而是以時間去體現,但是了解好這兩個概念是解決題目的關鍵。
基期:指兩個相比較的時期中,被比較的時期,也可指“比”字之后的時期,通常是減數或者除數的位置。
現期:與基期相比較的時間,通常是材料所述的時間,也可指“比”字之前的時期。
例如:2017 年全國網上零售額 71751 億元,比 2016 年增長 17476 億元。這里面“2016年”就是基期,“2017年”就是現期。
增長量:指現期較基期增長的部分,是帶單位的增長,例如增長50萬噸;
增長率:指現期較基期增長的百分比,是不帶單位的增長,例如增長50%。
怎么區分增長量和增長率?
1.一般情況下,題干當中提到增長,結尾有單位的是“增長量”,無單位的是“增長率”;
2.當題干當中提到最值問題,用最多/最少描述增長即為“增長量”,用最快/最慢描述增長即為“增長率”;
3.還有一些特殊描述,“增長速度(增速)”或者“增長幅度(增幅)”即為“增長率”。
增加值:一般指“國內生產總值”的各行業構成值,屬于金融單位,專有名詞,切勿與“增長量”混淆。
百分數: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,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。百分數通常不會寫成分數的形式,而采用符號“%”(百分號)來表示。在資料分析當中通常兩種形式:比重、增長率。
百分點:兩個百分數做差產生的新單位,通常應用在兩個增長率或者兩個比重計算差值的時候,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分點設置選項的過程中只能用“百分點”進行表示,不可以寫成“%”的形式。
五年計劃: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,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,屬長期計劃。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、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,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。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“五年計劃”。目前資料題目里最常見的當屬以下幾種:
2006-2010 年,稱之為“十一五計劃”;
2011-2015 年,稱之為“十二五計劃”;
2016-2020 年,稱之為“十三五計劃”。
中公教育希望通過以上關于資料分析名詞的分享,能讓各位正在備考的考生有所收獲。
掃碼回復
四川選調生領取備考禮包
更多:優惠福利優質課程服務
2022年四川省考信息歡迎關注四川選調生考試頻道,或關注四川中公教育微信號(scoffcn),及時掌握公考資訊!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